胸闷气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或者心理因素等,常见的缓解胸闷气短症状的方法有改变姿势、调节呼吸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是暂时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
1、改变姿势
当出现胸闷气短时,首先可以尝试改变身体姿势。如果是坐着或站着时感到不适,可缓慢坐下或躺下,尽量让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能帮助减轻心脏和肺部的负担。把床头稍微抬高,采用半卧位的姿势,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的前负荷,缓解胸闷。
2、调节呼吸
采用深呼吸和慢呼吸的方式来缓解症状。先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用鼻子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觉腹部像气球一样膨胀,然后用嘴巴缓慢地呼气,感受腹部收缩。重复这个过程,每分钟呼吸频率控制在6-8次。深呼吸能够增加氧气的吸入量,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减轻紧张情绪,进而缓解胸闷气短的感觉。
3、放松身心
心理因素如焦虑、紧张等也可能导致胸闷气短。可以通过一些放松技巧来缓解,如听舒缓的音乐,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能够调节人的情绪,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或者进行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先让全身肌肉紧张起来,然后再慢慢放松,从头部开始,依次到颈部、肩部、手臂、胸部、腹部、腿部等,通过这种方式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减轻胸闷气短的症状。
4、改善环境
如果在室内,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入房间,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如果是在人群密集或者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尽量转移到开阔、通风好的地方,如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感觉胸闷气短,尽快出站到空旷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
如果症状频繁出现、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加重、头晕、心慌等,应该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胸闷气短缓解后的注意事项
在症状缓解后,要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胸闷气短是否会再次出现,以及出现的频率和程度。如果症状有所变化,如发作更加频繁或者程度加重,要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
找出可能导致胸闷气短的诱发因素并尽量避免。如果是在接触过敏原后出现症状,要注意避免接触该过敏原。如果是在剧烈运动后出现,要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心肺功能的维持。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心肺负担。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运动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一旦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张吉芳 主治医师/博士
吴洪海 主治医师
郑国梁 中医科主任
杨七七 副主任医师
乔玉召 执业医师
高一明 副主任医师
褚田明 副主任医师
顾钧青 主任医师
陈平 主任医师
徐建 主任医师
林志勇 主治医师
沈红权 主任医师
邰晓峰 副主任医师
王群 副主任医师
姚芳 副主任医师
虎力 副教授
周阿高 主任医师
钱钢 副主任医师
梁金凤 副主任医师
王晓柠 主任医师